疫情中我们感受到人际支持的温暖,“山川异域,风月同天”;疫情后我们在许静老师的引领下一起体验面对面的人际交流,点燃彼此的微光,传递“心”的希望!
2020年9月25日12:30,心理辅导中心五楼阳光房内,十余人围坐,静静等待活动的开始。许静老师的脸上挂着美丽而亲和的笑容,邀请所有人参与本次活动的互动暖场游戏:小鸟找家。
一声声口令中,“大树”为“小鸟”合作搭建了一个个小小的“避风港”;一阵阵笑声中,初次见面的师生间一道道无形的隔阂悄然破碎。
简单的欢乐过后,许静老师趁热打铁,在尚未散去的融洽气氛中准备下一个活动:画出疫情期间的温暖瞬间。
空白的A4纸上,缤纷的水彩笔或果断或犹豫地舞动。光线充斥着整个房间,一时间,仿佛尘嚣已然远去。略带燥热的空气中,踏着岁月而来的光点组成了记忆里的一幕幕,跃然纸上。
许静老师并没有直接发问,而是选择给大家一个互动的机会:找到画中场景与自己拥有相同主题或元素的同伴们。短暂的询问交流、分组落座后,在许老师的引导下,每一小组的成员们依次讲述了画作背后的温暖故事:医护人员、家人、伙伴、导师、社区、运动、阳光……每一种元素代表每一种关爱,是人们与疫情顽强抗争的动力源泉。
每个人在表达感受时,许静老师都会适时归纳内容、总结主题。交流环节结束,许老师也简短表达了自己对于疫情期间社会个人沟通互助的感想。之后,众人来到最后的游戏环节。
全部十五人被分为五个小组,分别赋予角色:侦察兵、通讯兵、工程兵。两排椅子,两条界限;三个“战场”,一个目标。
“侦察兵”是唯一可以看到七巧板图案(目标)的角色。他们将由几何图形组成的“跑步者”图案(目标)转换为语言和动作信息,提供给“通讯兵”;“通讯兵”在与“侦察兵”的沟通反馈中尽量接受到完整、准确的信息,力求正确、清晰地转达给“工程兵”。“工程兵”则利用从交流中获取的语言信息,使用七巧板拼出目标图案。
激烈的交流,急切的奔跑,忙碌的组拼。一阵“兵荒马乱”之后,大家重新围坐一起,在每个人的脸上带着或轻松或疲乏的微笑。
许静老师亲切询问每个人的感受,并邀请担任各个角色的人分享经验和感想。大家或反思自己,或体谅他人,或表达愉悦,或提出建议,而对于沟通的重要性,也有更深的体会。面对许静老师提出的问题:“在社会中想要承担什么角色?我们应该怎么做?”相信活动过后,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答案。
最后,我想引用来自搜狐网的一篇文章的一段话作结:
“面对这样的一场疫情,没有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,我们都是国际社会的一份子,是世界上的一份子。战胜这样一场肆虐全球的疫情,我们只能抛开偏见,团结合作,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战胜疫情,维护人类共同的生存家园。”